:::

二中動態

:::

優質化「大學尺規與備審資料的關聯」講座

二中動態
張貼人:技術服務組公告日期:2021-01-19 ╱ 瀏覽人次:1871
裝飾性圖片

  108課綱強調「素養導向」教育,在「成就每一個孩子」的願景之下以「適性揚才」、「終身學習」為主軸,欲培養學生能具備在各種生活情境下解決問題的素養能力。論及升學層面之問題,高中端需呈現「學習歷程檔案」,其於111學年度之架構與過往之學測推甄之備審資料有相當的差異。本校於110119日(二)邀請到國立勤益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林家禎教授蒞臨進行「大學尺規與備審資料的關聯」講座,並就大學端之角度詳述教授對於高中生們的學習歷程檔案期望,以及學習歷程檔案之於高中生之影響。

首先,林家禎教授針對現行備審資料與111學年度備審資料做出比較說明,教授表示以往的備審資料多重視成果證明,像是英檢證明、學生幹部證明、競賽成果證明等等,可若是有同樣高分的學生,無「學習歷程」的呈現就難看出差異性。因此,111學年度備審資料更注重的是學生的「學習歷程」,透過學生經驗的呈現看見他是否有系所需要的能力與態度。此外,教授認為高一未定向的學生儘管做的「學習歷程檔案」和未來科系無絕對關聯性,但在完成「學習歷程檔案」後,可以透過反思各科作業成果,來思考自己對各科的興趣程度以及未來走向。即使歷程檔案跟科系無對應關係,大學甄選的教授也可透過學生的歷程呈現,看出所具備符合系所要求的能力與態度。學習歷程所培養出的能力和人格特質,也能幫助學生在未來適應和面對各種挑戰。

對於學習歷程檔案資料準備、製作的部分,林家禎教授帶給了二中師長們許多寶貴的建言,從精神面來說,學生需要從「學科能力」、「人格特質」等面向來介紹自己,「學科能力」包含修課成績、修課歷程、競賽成績、作業成果等內容,「人格特質」指的是每個人不變的本質、特色。林家禎教授認為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時,性向可能不明確,但學生的人格特質一直都存在,如此,在教師的輔導下,學生有能力從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中,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性向。

學習歷程檔案中的「課程學習成果」、「多元表現」要上傳甚麼?要如何選擇資料?一直是困擾許多高中生的問題,對此,林家禎教授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重的是質,而不是量,學生在對於自己所欲申請的校系進行深入理解之後,透過文件、影音檔案、簡述文字、外部連結的配合來呈現自己的學習動機與興趣,藉此讓大學端的教授有更多機會,來認識尋求入學機會的自己。

檢定、志工證明、活動參與證明的重要性,是許多高中生所關心的議題,對於檢定的部分,教授指出學生不必基於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,去做一些意義不大的檢定,因為大學校系在進行審查評量的時候,不會因為學生的書審資料中沒有檢定證明而扣分,換句話說,檢定證明只是校系參考的依據,校系真正在意的是學生的學習動機、學科知識應用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;志工證明的部分,教授指出不論學生參與哪一類型的志工,大學校系在意的是學生投入志工服務的動機;對於活動參與的部分,教授指出學生參與校內外活動的證明,能夠作為學生性向的佐證,但並非是教授們評估學生性向的關鍵因素;總體而言,所有的資料證明,應該被定義為學生「學科能力」、「人格特質」的體現。

108課綱下,大學招生也從傳統參採結果的學科成績備審資料,轉型成重視素養歷程的學習歷程檔案,希望學生不用分數決定大學校系,而是認真的探索自己,達成108課綱所提倡之「適性揚才」的目標。因此,大學教授重視的是如何運用學習歷程檔案,配合自己的個人特質和學科能力,來展現自身所掌握的素養能力,而不是「看圖說故事」來編造備審資料。透過今天的研習,讓在場教師了解到大學端在招生時所希望看重的層面,在指導學生時,老師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灌輸者。最後,林教授向在場教師呼籲「三重二不」原則:重視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、重視校內學習活動、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、不是以量取勝,而重視反思和不是鑽牛角尖在與科系高度相關,而是重視多面向的參採,使教師們了解到自主學習和學習歷程檔案的考量方向,收穫良多。

   






最後修改時間:2021-01-19 PM 8:44

cron web_use_log